【推进七个坚定不移】产业发展支撑白云崛起
一个区域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产业,甚至可以说,没有产业的提升,就很难带来区域的改变。在过去,白云区的经济社会之所以发展相对缓慢,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产业发展长期徘徊于低端形态,无法为之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明确症结,有的放矢。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发展是解决白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下大决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而发展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打造白云区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
图为民科园。
产业体系由传统走向现代
从现状来看,白云区的产业发展到今日,已是走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旧日的产业体系已不复当年光彩,传统的商贸业、低端制造业在“小散乱”的漩涡中,直面着日薄西山的危机,积极求变是可见的唯一出路;同时,整个产业结构的大转变也在逐渐酝酿,新兴产业的崛起有着不可阻挡之势。
这也正是白云区要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所在。近年来,白云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调整,集聚效应初显,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白云区也逐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使得全区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尤其是在去年,白云区在产业发展上动作不断,特别是轨道交通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导入,被视为白云区产业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目前已布局神山、白云新城、亭岗三地,集聚包括制造、设计、咨询、培训、教育在内的全产业链,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已开展土地征收,广州轨道交通联盟与基金也相继落地,中软公司等相关企业也正纷至沓来。而在信息产业方面,更有华为与白云区签约共建“三中心一平台”项目,未来将协同在白云区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当前已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欲落户白云区,前景大好。
白云与华为成功签署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白云区针对产业转型,战略性地提出了“强二优三”的产业发展路径。“强二”即强化第二产业,其本质在于工业的转型提质,使白云告别低端低质的工业发展格局。“强二”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从白云的视角来说,即是壮大“IAB”“NEM”、轨道交通、现代都市消费等在未来具有强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
“优三”即是优化第三产业,改变白云区当前不尽合理的第三产业体系,通过加大航空服务、金融、汽车服务、法律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事实上,结合当下的区内外的发展形势来看,“强二优三”正是白云区实现重构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清理“散乱污”企业是当前之要
去年以来,白云区加大治水力度,通过“洗楼”行动,清除“散乱污”企业,实现源头治污的效果,多条河涌水质得到突破性改善。目前,江高截洪渠以及3条跨界河涌白坭河、新街河、雅瑶涌在白云区范围内的河段已通过第三方正式评估,治水攻坚初见成效。
江高截洪渠已实现清澈见底,无臭无味。
目前,白云不少河涌水质持续向好,图为新街河白云段。
如此大力治污,一方面是基于白云区对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最终实现产业升级打下基础。在白云区看来,考虑长远发展,通过治污,可以充分发挥出白云区自然禀赋的优势,并使之成为白云区招商引资的招牌;通过治污,关停污染严重的无证照小作坊等生产经营场所,淘汰“散乱污”企业,也是在释放发展空间。
环境违法企业被依法查封。
在白云区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在四处滋生,长期占据了白云区大量的发展资源,挤占发展空间。常常导致的结果是,当白云区试图引入产业或企业之时,发现竟无处落脚;本地一些优质企业想要做大做强,也找不到空间,其中不少只能远走他处,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乱污”企业本身就是白云区产业发展的一大桎梏,白云区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除之而后快。
同时还应看到,“散乱污”企业也严重影响着白云区的城市面貌。白云区当前正在不断集聚高端要素,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这些企业就与之极不相符,如果它们依然存在,要实现这一目标将更艰难。
从浙江等地的环境治理经验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借势环保整治,清理污染企业,进而释放原本被占据的发展空间,可以实现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乃至蜕变,这亦是值得白云区效仿的道路。在环保整治带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从业人员的改变,势必将引发区域人口结构的调整,政府应有意识地引导这种趋势向上发展。进一步或同时发生的,将是城市环境的全面改善。
正因此,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引导合法合规且具有市场潜力的企业进园区发展,为现代产业发展腾出资源和空间,这正是白云区当前所必须克服的巨大挑战。由此也可衍生出,需按照“有序疏解,先谋后动”的思路,有序稳妥推进西部片区物流园区和批发市场搬迁关停。
工业园区积极寻求转型
从白云区实际情况来看,白云区产业经济业态低端,工业布局小散乱特征明显,工业小区零散分布且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业为主,园区特色不鲜明,园区品牌影响力不足,园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神山工业园便是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其近期开发区域面积达3.93平方公里,但2016年的营业收入却仅为27.2亿元,税收也只有0.46亿元。园区虽入驻有白云清洁、超宝、半径铜材等优质企业,形成了清洁机械和清洁用品制造业这一优势产业,但由于缺乏规划引领,产业和用地问题突出,存在大量“小散乱”企业。尤为突出的是,园区35宗企业用地,仅5宗有完善的用地手续。神山工业园实际上已经是白云区工业园区当中的佼佼者,还有更多的村级工业园、老旧工业园,低端发展的情况更甚于此。
园区是企业集聚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没有好园区也就难有好企业。基于此,加快推进“工改工”“工改科”园区建设,就是白云区当前产业转型发展尤其是工业实体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是我们经济转型所必须奉行的策略。
黄边工业园拟打造成为广州设计之都。
尤其要改变的是开发方式。过去,往往是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方式,哪里有地就去哪里。在以前确实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区域发展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随后问题逐一显现。最显著的,就是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涉及连片土地而停滞不前,商住环境无法改善,区域形象始终低端。而收储难度低的土地耗尽后,再回过头想收储那些“硬骨头”,往往会发现更无法“下嘴”,因为地价早已因周边的开发水涨船高,这时再想打造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已经很难。
正因此,白云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布局、加强监管,鼓励工业用地集聚和集约利用,从而稳步推进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打造新价值园区,有力地推动优质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
汇·创意产业园已成为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办公集聚理想之地。谭札烽 摄
八大产业园区承载关键使命
从根本上来说,“1358”发展思路中所提及的八大产业园区,正是白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抓手。作为承载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在白云区的发展构想当中,其意义之重要毋庸置疑。
白云区“1358”发展思路图。
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要把优质产业平台和载体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全区上下要主动服务八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打造产业腾飞新引擎。
正如全会所言,白云区的产业要实现腾飞,八大产业园区将是关键所在。在白云区的构想中,将通过打造现代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链的迅速集聚,甚至可能实现从一片空白到短短几年间带来上百亿甚至千亿产值的产业繁荣。这样一种路径,对于急需强大发展后劲的白云区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白云区当前拥有非常可观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因为各种因素,这些优势并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而打造八大产业园区,可使这些优势转为资源要素而聚集起来。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将大大利于白云区的土地资源充分释放,激活土地发展潜力,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八大产业园区也将引领白云发展理念的彻底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忽视环境,甚至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八大产业园区的理念则全然不同,其将环境视为发展的前提,不仅要保护环境,更要优化环境,使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招牌,在发展中打好“环境牌”。
全面加快八大产业园区建设,也成为了白云区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因此提出,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成片连片高效开发,同步建立园区产业发展、可持续运营等机制,推动园区全面实质性建设,发挥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这方面的工作便在强力地推进当中,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有序推进,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迅速启动土地征收,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也在全面布局。
黄金围产业园效果图。石门街供图。
新闻优选
2.【推进七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路水电“大动脉”和“毛细血管”
文|陈亮嘉
图|石建华 谭札烽
排版|欢欢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